討論
中國醫中四乙 吳孟潔 撰文 前言 個人覺得通過國考最需要的其實是對國考題型的掌握度和對相關範圍的記憶程度,這些只要事先做好準備就沒問題惹,所以就算覺得自己中醫實力不夠深厚也不用擔心~當然經歷國考也能多少增加一點實力的! 自我檢視 三下可以多看學長姐的心得,從中參考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我是參考 書瑜學姐 的)~ 國考範圍與各科配比 、 各科重點 、 讀書時間規劃 、 推薦書單 幾個重點可以多注意,配比和重點的部份許多學長姐已經寫得很好,我就不多贅述(各科分配我是看 善齊學長 和 詠發學長 的)。比較有概念後盡量 在暑假前印好資料、借好書 ,不然會有點趕><另外可以先從 三大科:中藥、方劑、內經 去判斷自己大致的國考戰力,有助於評估自己需要的讀書時間,例如我知道自己沒有去外面上中藥課,內經也沒讀過,方劑記得比較清楚的可能只有20%吧(好慘的感覺XD),所以三下的時候就依照學長姐的心得把需要的資料印好,也先安排進度把方劑背到80%左右。 P.s.配比和書單我們這屆的大大也寫得很詳細: CM51國考資源攻略From蘇謙 資料哪裡找 這個很重要,畢竟要記憶大量內容的話一定要找看的順眼的資料來背~ 我列出我有去搜過的,如果你能找到其他資源的話也歡迎多分享給同學: 國考資料庫(沒申請的可以去囉~連結可以在中國中醫國考部的粉專搜) 國考資料小整理、國考資料From蘇謙(來自CM51乙組共筆資料庫) 懶人法就是在雲端鍵入國考看能搜出什麼好東西XD 讀書計畫 讀書計畫安排我分成 三下學期間 和 暑假 兩部份分享一下自己的狀況~ 三下學期間 三下我外務有點多,所以無法像有些人在學期間就內經一刷什麼的,我只督促自己至少要把80%的方劑組成背完(剩下的20%是比較少考的方劑,例如湧吐、驅蟲劑)因為方劑是期中期末也會考的,要做的只是超前進度而以,相較於中藥、內經是比較容易在學期間讀起來的,有空的人也可以先挑一本中藥來慢慢讀(張廷模、焦樹德或任何一個版本的中藥統整)中藥範圍很廣,不是短時間能讀起來的,但可以透過平常看點書培養中藥手感:看到一個藥要知道屬於哪一類,性味歸經和主要功能。 暑假 :大概準備期就是一個月,我們這屆比較好是比上屆多一週,我就是用剛考完期末的那一週安排暑假到考前的計畫的~另外我個人不喜歡排得太詳細,會先給自己一個大方向,留有細節的彈性依每天狀況調整。 作息 大致作息 :9:00-22:00 (圖書館/午餐+午休大概2小時/晚餐1小時) 晚上23:00-24:00行有餘力會看點東西,但通常只是背點經絡就睡了; 假日在前面兩週還比較鬆的時期可能17:00會提早回家去運動或休閒~ 準備週:安排讀書計畫、作息養成,先把難經等小科目掃過去 正式讀書第一週:內經一刷 第二週:早上邊寫內經95~103分章節考古邊二刷內經+下午二刷方劑(一刷是學期中喔)這次除了組成複習外,對於方劑主證和組方架構(方義或方解)也細讀,另外就是類似的方劑要一起比較(可以自己比較或去搜學長姐的資料),讀完一兩章就寫方劑分章考古確認都背熟了 第三週:早上方劑二刷加考古啃完+下午超級中藥整理看完 第四週:104~108-1的分年度考古題練手感並把不足的中藥方劑補上 補充說明:晚上時段我個人精神通常比較不好,所以就主要是把早上下午沒完成的進度補完而已,或看一些比較小的科目,簡單來說就是彈性時間。另外一提就是屬於內經範圍的十二經絡循行、是動所生病一定要背起來!這可以算是獨立支線,我個人是趁早上空閒時間和晚上睡前聽經絡歌慢慢在四週內背起來的~ 各科準備與書單 這裡我稍微提一下我用過的書還有三大科的讀法給大家參考~ 三大科:方劑、中藥、內經 1. 方劑 奇美版、方劑ABC(將方劑按出現率分級,至少C以上的要很熟)、奇美版勘誤一覽、課本方劑補充+方劑ABC勘誤、方劑學圖表整理(讓各章節更有系統但沒有跨章節比較)、方劑口訣大全、相似方劑主治比較-by cm47吳美瑤(跨章節比較)、王清任逐瘀湯方解與心得(必考要背) 方劑我學期間就把組成背的差不多了,背的方法是把口訣抄到一本小本子上有空就多看多背,口訣一半自己想一半參考 方劑口訣大全 的(個人蠻喜歡這個版本),抄上口訣之前我就有先讀過一遍奇美版,所以暑假讀的時候已經算二刷,二刷我會先看方劑學圖表整理喚回每一章的記憶並在腦中建立那一章的架構再開始細讀,基本上就是奇美表格除了最右邊的一些炮製和注意事項外都盡量讀熟,我背的方式比較像是把主證、症狀和方義記的很清楚,腦中對各方劑有一個大概的圖像:主證是啥,症狀長怎樣,君臣佐使為何,君負責幹嘛、臣負責幹嘛…特別的藥對也會記起來像桔梗枳殼一升一降這種(這部分讀熟對中藥也會有一點概念),二刷完基本上已經蠻熟了,接下來就是寫95~103分章考古抓一些盲點或容易搞混的,也趁這的時候多做跨章節比較,最後寫每年度考題的時候就會比較有把握~ 2. 中藥 超級中藥整理、張廷模中藥學講稿、中藥ABC(用法同方劑ABC) 特別要說中藥我真的不算準備充分QAQ(所以這裡的參考值可能偏低)學期間有慢慢讀一些張廷模並做筆記但只到清熱藥吧,所以大部分的中藥我其實只用了一週左右的時間大概記下他們的主治功效,最後基礎二是靠方劑錯很少來充分數的,如果希望把中藥讀得很完整一定要準備更多時間,不過我的經驗是讀方劑時如果有把組方架構弄熟,知道一個藥在方劑中的作用是什麼其實就順便讀中藥了!中藥40題裡面靠讀熟方劑就能回答的大概有6成上下,難一點的年度大概也有一半左右,所以真的沒時間讀中藥也不用太擔心(前提是你方劑很熟),不過想要穩過的話還是建議不要放棄中藥比較好 3. 內經 內經筆記(韓彥辰)、CM48賴瑩臻內經筆記、白話解(南京中醫藥大學) 我一刷先看彥辰學長的內經筆記,這本排版清楚易讀,蠻適合第一次碰內經的人看的,我會先把條文順過一遍,懂的話就換下一條不懂的就馬上看白話解,白話解分兩種,一種是單就字或詞來註釋的(例如:大綠),南京中醫藥大學的這兩本(素問+靈樞)和王洪圖的(也很多人推)則是直接把整段條文翻譯成白話,我個人覺得這種比較有效率所以選它,一刷完就直接寫95~103的分章考古,由於一刷大概只能對條文有初步印象,所以分章考古幾乎是用讀詳解的方式寫過去的,也可以算是讀詳解啦,然後從中發現自己不熟的或常考的幾條就回去看內經筆記,筆記上沒有但考過兩三次以上的也抄到筆記上,這樣整本分章考古寫完的時候也差不多二刷了,常考的條文甚至三四五刷,最後一週我趁空檔把瑩臻學姐的內經筆記也順過一遍,個人後來更喜歡這個版本,除了有彥辰學長那本沒收錄的條文,一些常一起考的條文也被整理在一起,考前讀會更有方向~ 4. 其他小科:中基、難經、中史 中基:我沒讀(內經讀完就差不多都會了~怕的話可以刷一下95~103考古) 難經: 陳正哲難經筆記 、難經選讀課本(先大概看過去再從考古抓重點) 中史:CM49共筆、知音課本(我只有大概背醫家著作對應、金元四大家還有一些什麼我忘了,也不算準備很充分,所以錯蠻多的啦哈哈) 總結 以上為個人淺見,其他還有許多厲害的同學和學長姐的建議可以多去參考,除了各科該怎麼讀、時間該怎麼分配外,很重要的也是有一起讀書的夥伴和固定的生活作息、讀書地點,當然心情穩定也有幫助~所以適時的讓自己放鬆也是必須的,希望這些對你們有幫助,祝大家考試順利啦~
0